许世友的“喜棺材”:一段忠孝之情的象征长胜证券
在“许世友故里”景区的忠孝园里,有一口看似普通的红松木棺材,然而,它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引得无数人好奇——这口棺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座忠孝园本身就象征着许世友将军的忠诚与孝心,而这口棺材,正是他忠孝精神的具象体现。
1970年代中期,中越关系紧张,中国边防军对越南军队的侵犯采取了自卫反击措施,而这一战役的指挥官,正是徐向前元帅与许世友上将。战争爆发前,中央军委曾忧心忡忡,认为这场战争可能对中国军队造成巨大的损失,许世友对此有着深刻的预感。为了以防万一,他让儿子许光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并且亲自写了一封信,寄去50元钱,以便让许光为他购买一口棺材。当时的当地人称这口棺材为“喜棺材”。许世友言辞简洁却铿锵有力:“如果我在这场战争中战死,请用这口棺材将我安葬;如果我能平安归来,便回到故乡安度晚年。”
展开剩余79%那一年,许世友已年满74岁,他的身体虽称得上强健,但还是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也坦言,虽然自己能够活到八九十岁,但万一身后无力,便早做安排。这份沉稳与深思熟虑,展现了许世友一贯的果敢与理智。
许世友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为了改变贫困的命运,许世友早年进入少林寺习武,踏上了不平凡的军事生涯。一直以来,他在军中以忠诚、果敢和无畏的姿态立下赫赫战功长胜证券,而在母亲面前,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孩子般的孝顺。
1952年,许世友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因长年未曾回乡探望母亲,他申请了短暂的假期。母亲年事已高,独自承担着艰辛的农活——砍柴、喂猪,手上的破旧棉鞋已经让她的脚趾露了出来。当许世友站在母亲面前,许久未曾见面的母亲竟然未能一眼认出他。“你是友德娃吧?”这句话,让许世友心如刀绞。他内心愧疚,悄悄低下头,不禁泪流满面。
许世友虽然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但在母亲面前,他依然是那个从小便乖巧听话的儿子。当看到母亲吃力的样子时,他完全没有抵抗的力量,眼泪顺着面颊流淌,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母亲年老时的艰辛,许世友一生都未能完全弥补。1959年,母亲在长期劳作后离世,许世友痛哭流涕,跪在母亲的坟前发誓:“娘,忠孝难全,您健在时我未能侍奉您,若我死后,必定前来为您守坟。”
许世友的忠孝之情深深扎根在心底,因此他执意要将自己葬于家乡,完成对母亲的承诺。此时,他的军旅生涯已接近尾声,但对家乡的眷恋与责任依旧不减。
许世友指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快速而猛烈的攻势取得了胜利,仅用一个月时间便逼近越南首都河内。战后,这口“喜棺材”便一直保存在许世友的信阳老家,随着时间流逝,这口棺材成了许世友家中的一段沉默的记忆,直到他因公务繁忙,几年未曾回家,而“喜棺材”始终未曾见过主人。
然而,这口棺材并未有机会为许世友效力。1985年春节过后,许世友因肝癌晚期住进了南京医院。尽管国家顶级医生和医疗设备都在北京,许世友却坚持要留在南京治疗。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不愿去北京,因为他害怕如果一去不返,便永远无法回到故乡。临终时,他请求中央批准,允许他执行土葬,这一请求不仅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也体现了他那一生对家国的忠诚。
许世友的请求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最终,邓小平做出了决定。他认为许世友60年戎马生涯,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英雄人物,应该得到特别的处理。于是,许世友的棺葬请求得到了批准。
许世友的挚友、老乡尤太忠得知消息后,亲自购买了两棵百年楠木,为许世友制作了棺材。金丝楠木,因其独特的防腐性能和香气,成为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尤太忠几经波折,才找到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匠人来制作这口棺材。老匠人有着近半世纪的木匠经验,他不仅手艺精湛,而且性格刚毅,曾拒绝为蒋介石家族制作棺材。他的这份坚持和对革命历史的尊重,深深打动了许世友的战友们。
老匠人在做棺材时,连图纸都不画,坚信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已足够应对。这口棺材完全依靠几何原理进行拼接,不使用铁钉,也没有任何缝隙。它的重量惊人,整口棺材重达3000多斤,棺盖就需要八个壮汉才能抬起。如此精细的工艺,令许世友的战友们无不感叹。
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亲自前来送别,而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下,突如其来的一阵电闪雷鸣,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仿佛是老天为许世友将军流泪。1985年10月31日,许世友安静地躺在那口精美的楠木棺材中,告别了这片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土地。
11月7日,许世友的灵柩悄然启程,整个过程都在严格的保密之下进行。连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都在数次询问后才得知这一消息。车队夜间出发,不带任何葬礼标志,低调而庄重。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许世友的灵柩最终回到了他的故乡新县,安葬在一座崭新的坟茔中,紧挨着他父母的墓地,完美地实现了他“死后尽孝”的心愿。
许世友的一生,正如这口棺材所象征的那样:忠诚、孝顺与坚定长胜证券,始终未曾改变。而这一段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发布于:天津市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