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前信弘配资,苏东坡来到惠州,爱上荔枝后大发特发“朋友圈”,成为古往今来荔枝第一代言人。
千年后,惠州沥林的荔枝林里,古荔枝树依旧葱茏,孕育出穿越时光的甜美荔枝。
7月1日,优新种质资源 “将军绿”母树荔枝采摘仪式在惠州市仲恺区沥林镇企岭村荔枝林中举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省荔枝产业协会、省农科院惠州分院及惠州市当地相关农业部门等相关人员到场见证。
活动现场。
沥林荔枝的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宋代。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惠州太守钱酥将太守府(今水东街)的荔枝树(时称“将军荔”)移栽至现今沥林镇泮沥村的钱氏宗祠。相传,苏东坡曾应邀品尝此树荔枝,并在《食荔枝》其一中留下“丞相祠堂前,将军大树旁”的诗句。当地百姓世代依托丰饶的水土资源种植荔枝,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如今,沥林荔枝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成为一处栽培历史悠久的优质荔枝产地。
在这其中,有一棵荔枝树老干虬枝,对比周围其他果树颇有“大将”之风,气质非凡——这是“将军绿”荔枝母树。今年4月,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华在一次支农服务活动后走访农户时了解到这一特殊荔枝树,随即进行现场查看,采集母树的花穗及叶片等样本进行分子标记鉴定。近期,好消息传来:“我们采集样本进行了分子鉴定,就像做亲子鉴定一样,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种质资源。”黄华表示。
信弘配资
省农科院荔枝专家、省荔枝产业协会会长向旭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新种质资源“将军绿”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分子标记鉴定和遗传背景分析,已经可以确定‘将军绿’是与现有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完全不同的全新品种。下来,科研团队需要在多个品种、多个地方进行对比,测试分析‘将军绿’各种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后,向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审定为新品种。”向旭介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从一个新种质资源被发现到新品种成功审定约需5—7年。当前,在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下,优新荔枝品种不断被选育推出,为荔枝产业化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专家们品鉴“将军绿”。
“这棵母树的果实及树叶与挂绿有相似之处,分子鉴定也显示‘将军绿’与桂味及名贵品种挂绿亲缘关系较近。”作为“将军绿”新品种主要选育人,黄华详细介绍了“将军绿”的品种特性。“将军绿”果实饱满、短圆心形,果皮中等厚度;表面龟裂斑块明显、微微凸起,成熟时果皮鲜红略带黄绿斑、色泽诱人,有苏东坡所言“高红挂远扬”之形态;果肉白如凝脂、口感爽滑清甜、核小如珠、焦核率高,是惠州本土发现的难得的优质晚熟荔枝种质资源。
将军绿荔枝。
活动上,守护人罗秉辉分享了他与“将军绿”母树的故事。“我从小就与这棵母树相伴,对它的每一个生长细节都了如指掌,但一直以为这是一棵挂绿。直到今年6月,在专家们的帮助和科技手段的鉴定下才确认了它的‘真实身份’。”罗秉辉表示,目前他已经通过高空压条移栽、高接换种等不同栽培方式将“将军绿”扩繁种植100亩,部分已经挂果,今年产量约有4000斤。销售方面,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将军绿”的接受度颇高,定价168元的精品礼盒已收获不少订单。
作为优新晚熟荔枝种质资源,“将军绿”初步观察显示,其成熟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树上挂果期长,采摘后耐贮性较好,数日内仍能保持鲜美口感。在栽培稳定性方面,该品种可能优于传统名种“挂绿”,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未来有望成为沥林镇的特色农产品新名片,有力助推当地特色荔枝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
省荔枝产业协会在“将军绿”母树下合影。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玉丹
通讯员:黄华
来源:南方农村报信弘配资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